阅读历史 |

水落石出(1 / 7)

加入书签

夜里,王翰林的马车停在了谢府。

月光照耀,湖内白莲盛开。室内红烛闪烁,暗香浮动,王净净眉目低垂,毕恭毕敬的跪拜着座上的男人,而旁边的王妙妙宛如缩头乌龟一样跪拜不起,头一直耷拉着。

不久之后,王净净献上一莲花雕刻的木盒,木盒陈列着王净净偶然获得的百年难得一见的玉石,玉石质地温润,雕刻的小巧精致,在烛光的照耀下越发的美轮美奂,她恭敬的对男人说:“谢大人,这是下官偶然得到的百年玉石。”

“下官对玉石一窍不通,但听大人喜爱玉石,对玉石颇有研究,便想把这玉石献给大人,也算不让下官践踏了这玉石。”

暖黄的烛光照得男人眉眼格外的清冷绝艳,男人轻笑了一声,便漫不经心的叫仆人收下王净净这贵重的礼物,声音温润清冷,如泉如玉,“多谢王大臣的美意。”

男人看着低眉顺眼的王净净,含笑着说:“宴席之事我略有耳闻,平日素闻贵女自幼聪明伶俐,品行端正,想必不会做出如此下作之事,过几日,这事便会水落石出。”

王大臣听到谢温说的话,感激的谢过,从头到尾,王妙妙都如一个无足轻重的东西,存在感极低,不过他知道的是前夫哥夸他聪明伶俐,品行端正。

……

几天之后,宴席上的凶手抓拿归案,王妙妙因此沉冤得雪,他也恢复到往日的活泼,不再唯唯诺诺。

十四岁那年,王妙妙的智慧有所长进,心性也成熟了许多,这是王净净日复一日毒打的结果,毕竟王妙妙是她唯一的“女儿”,是王府的继承人,不能不学无术,也不能一直活在她的庇护之下。王妙妙因为智慧有所长进,在学堂巴结了一些好友,好友的身份几乎都比王妙妙的身份高,有人还是琅琊王氏的直系嫡女,王妙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她们的小弟。最初,王妙妙为她们做事自是不服,但一想到未来他必会狠狠的肏弄他们,那点不服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十五岁那年,王妙妙想起了书中许多重要的剧情,王妙妙凭借他熟知的剧情,做成了几件大事,比如幽州案,陈女之死,淮州难民等,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随着皇帝对他的日复一日的重用,王妙妙的野心也越发的膨胀,对女主这种命定之女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杀意。

宫殿内,王妙妙身材臃肿,身穿浅绿色官服,王妙妙如今的官是皇帝特封的,品级为九品,也是唯一一个不参加科举特封的官,大臣们看向王妙妙,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见解,颇有一种众人皆醉他独醒的样子,周围的大臣看向王妙妙的眼神有赞赏之情,也有鄙夷不屑,一旁身着黑色莽袍的凤瑾却若有所思的看向王妙妙,眼神意味不明,过了一会儿,她又看向站在不远处的谢温,一身深红色的官袍,眉眼温柔,看王妙妙的眼神很轻,犹如上辈子杀她时候的表情。她对谢温的感情十分复杂,既想要他的命又想要他的心。

自从王妙妙被皇帝特封九品官后,不少贵女前来巴结王妙妙,王妙妙一边揩着贵女的油一边瞧不起这些能力比不上他的贵女,女人就是女人,任何时候都想用身体上位,也就他王妙妙不嫌弃她们,还包容她们。

皇后的寝宫,红鸾帐下,凤瑾越发的美丽,皮肤嫩如豆腐,好像能掐出水来,眼神妩媚拉丝,让人忍不住想肏,她的一举一动都撩拨人的心弦,引人堕入深渊。

……

夜色越来越浓,红灯笼高高挂起。

王府内,王妙妙焦虑的在桌上点着粗大的手指,他想着女主日渐美丽的面孔,内心越发的不安,想要弄死凤瑾的心越发的急切。烛光照在案上的纸张,影影绰绰,王妙妙看着衣柜中浅绿色的官袍,越发的肯定,除掉凤瑾,他才能成为这个世界唯一的王。

几天之后,焦虑的王妙妙突然想到女主凤瑾被追杀的情节——寺庙里,女主毫无防备的被准备充分的凶手追杀,为此,女主受伤严重,不过让王妙妙感到可惜的是,女主被一位英俊高大的和尚救了下来,并且在此之间,女主和和尚整日厮混,点亮了精液养成系统的部分成就值。追杀女主的凶手是前贵妃之女——文狩王爷。王妙妙觉得他可以为文狩王爷出一份力,置女主于死地。想到这里,王妙妙不由得邪恶一笑,他狰狞的样子让旁边伺候的婢女感到十分害怕,像是午夜恶鬼来索命。

湖面结成了冰,寒雪覆盖屋檐。室内温暖明亮,王妙妙一边惬意的品着茶一边期盼着手下的好消息。他十分期待女主惨死的消息,谁叫女主挡了他的道。

午时,王妙妙未等来手下,却等来了皇帝的禁军,禁军首领恺松将军带领一众禁军包抄了王府。

大雪纷飞,院子里,恺松将军一身铁衣铠甲,身材高大威猛,身后的禁兵黑压压一片,王妙妙唯唯诺诺的跪在雪地里,面如死灰的听着恺松将军宣读圣旨。

王妙妙知道,他完了,一切都完了。

京城的另一地方,寒雪覆盖大地,王妙妙的母亲王翰林跪在谢府门外,她不复殿上的傲气凌人,此时奴颜婢骨,卑躬屈膝的等着眼前府邸主人的回应,等着府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