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巅峰学霸 第397(1 / 3)

加入书签

其次,激光干涉产生的散斑效应会严重降低图像信噪比。目前最先进的方案是通过随机相位板加振动扩散器组合方案,也只能将噪声抑制到人眼可接受的临界值。

另外,传统点云法生成4k全息图需25万亿次/帧的浮点运算,即便是英伟达ovx算力平台在光线追迹算法下仍需5秒/帧,而实时显示则要求至少120帧/秒的运算速度。

除此之外,还有光学调制器件的性能天花板约束,还要考虑介质材料的能量耗散,以及真实现了这项技术触觉反馈效应……

综合以上内容,我认为全息只是视频里的一个噱头,大家可以散了,请相信科学,量子模拟计算或许是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具备很强大的能力,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篇回答有理有据,一看就是真·行业内大佬的回答。而且这还是在国外一个光学专业论坛上的回答。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率看不太懂他都说了些什么。但也的确有不明觉厉的感觉。

不过这个回答能在网上火起来,并不是因为他的回答足够专业。

事实上,这一类热点问题,越是专业的回答越难被关注。毕竟阅读的门槛比较高。

恰好相反,那些抖机灵跟输出情绪的回答才更容易被传播。毕竟这种回答大家不但看得懂,而且还能参与到其中。

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都能在评论区一展身手。

专业光学理论方面的东西了解的人可不能太多,毕竟这东西门槛的确高。但要说到在网上阴阳或者喷人,那擅长的人可就太多了。

让这个答案火起来的原因是,有个认证为新式量子电脑工程师的用户在这个答案下方的一个评论。

“回答的很专业,我看过您的论文,对您的一些见解也非常赞同,比如量子模拟计算并不是万能的。

但纯粹的技术无法实现,那么量子模拟计算加上一切取巧的方式能否实现呢?对于我们不了解的技术还是应该保持谦卑。”

毫无疑问,这个被顶到最前面的评论,虽然略微有些阴阳,但说的也是大实话啊!

英雄出少年

不管外界炒得有多火热,终究还得等到华夏的元旦节才能见真章。

同理,极大的关注度的确有好处,对于量子模拟计算联盟来说也是极大的压力。

即便量子模拟计算联盟内部对于新一代的太极系列个人计算机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没有最后发售,谁也不知道是否真能打开市场。

商场上这种事情很多。叫好不叫座的产品比比皆是。任何一家高科技企业都开过类似的产品。

比如谷歌眼镜。

最初发布的时候也曾受到过广泛的关注跟好评,甚至一度被认为是未来科技的代表作之一。

但当时高额的价格跟可能涉及到的隐私问题,以及使用场景受限等等原因,在消费市场上并没有获得成功,没多久就销声匿迹了。

前几年苹果还曾经推出过一款ar头显,当时也是各种吹捧,总结出了各种划时代的功能,但结果却是销量甚至还不如谷歌眼镜,没多久就宣布停产。

说白了,很多时候科技企业会陷入一种误区,做出的东西概念的确很超前,但真的开始用户体验的时候就拉胯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掌控网络上电子产品话语权的,往往是那些电子产品发烧友们。

这帮人一般有钱有闲,而且特别喜欢第一时间去体验那些概念级的产品,哪怕要为此多花些钱也无所谓。

所以他们的各种点评,往往并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想法。

量子模拟计算联盟里不少企业也有类似的经历。发布的时候人人叫好,但上市之后的答卷却让人烦恼,投入跟产出严重脱钩。

消费级的产品从来都很玄学。不过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比如定价。

一般来说定价越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越低。相对于目前的普通高端电脑来说,太极系列产品定价的确要高了很多。

现在只能看大众是否愿意为那些超越了时代的功能买单了。

唯一让大家欣慰的是,太极系列电脑承担的并不止是消费级电脑的任务,严格来说这本身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款电脑如果能获得成功的话,意味着华夏终于补上了科技领域最后一块短板,在各个层面领先全世界。

所以哪怕第一代产品亏些钱也无所谓。

只要功劳簿上有企业名字,未来肯都会有不错的发展。只要在接下来几年能把成本降低下来,大家肯定都有好的发展。

当然前提是能把经典电子电脑按在地上摩擦。

想想看吧,如果全世界的个人pc用户都把自己的电脑换成新一代的电脑,这得是多大的市场?

等到个人量子模拟电脑开始有一定市场之后,还能手机跟各种智能穿戴设备联动,做全生态的产品,这才是量子模拟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